暗沟鼓掌
这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,至今仍令人毛骨悚然。
蟬幼虫富含蛋白质,切、炸、炒,味道非常鲜美。在苏北地区,每年7月至9月,到了晚上,蟬幼虫从地下冒出来,爬上树,第二天早上,翅膀变硬,雄蟬在树枝上唱“蟬”,与雌蟬交配。因此,在当地,蝉的幼虫(在当地被称为“泽拉加梅”)从地下出来,第二天早上,在变成蝉之前,拿着水桶,拿着灯和灯,寻找树木多的地方去捕捉,如果运气好的话,在十二点之前能捕到两三百只,第二天就非常满足了。
年8月的一个晚上,我看不到手,但同一个村子的好朋友和我照例拿着油灯去抓乌龟。出了村,田野里到处可见点点的灯光。往北走,400多米的两侧有一条天的白杨小路。没抓到几个人。走到小路尽头,东西方干涸的小溪上有一座桥,过去从桥往东走三百米左右就有一个水闸,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暗渠。旁边长满了芦苇,大家都延伸到小路上。朋友沿着路边的白杨排,我沿着河坡的白杨排,照在涵同方向的树上,大约走了100米,我看到朋友停了下来,睁大了眼睛,灯照在涵同方向,嘴里喊着,快上去看,前面是什么。我以为是开玩笑,不让你吃惊,我说我胆小。他发出越来越大的声音,催我快上来,我觉得有点不对劲,就从坡上走了出来。我的灯也照在同一个方向。我发现长长的芦苇旁,隐隐地蹲着一只“白影子”。在两盏灯的光线聚焦的瞬间,白影子站起来,一边拍手,一边唱着什么。我们打了个招呼,但没有起什么作用。因为很热,所以穿着冷拖鞋,想着会不会被朋友甩了,拉着慢慢地返回,那个白影子像往常一样一边打巴掌一边唱歌。等我们退到村边的时候,紧张的线才放开,朋友这时才说,他也穿着冷拖鞋,当时也怕我跑了,甩了他,真是哭笑不得。我们站在村头一边朝那个方向蹦蹦跳跳一边骂什么,正好又有两个同村的人去北面抓乌龟,我们也没告诉他,当时分析一下大概是流浪的混蛋,这个时候也没兴趣了,各自回家了。
本来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,第二天和村里的几个人在树下乘凉的时候,说起这件事,竟然有几个老人的话,把我们吓得浑身冒冷汗。其实,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村里有人借钱建了一个暖鸡蛋的炕房,因为火灾把炕房烧了,还不起债了,于是就上吊自杀了。他生前的时候,经常在那暗沟地方放羊,并且喜欢拍巴掌唱柳琴戏。现在想起来,真让人毛骨悚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