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都市传说 -- 北角七姊妹
香港的地方传说正在逐渐消失,一个地方的传说,除了包含了一些以讹传讹的谬误外,其实还包含了一些地区的历史和当时的文化,因为以讹传讹就是以当时的文化来个集体创作,都市传说系列并非要导人迷信,而是想把这些传说记下,以保留一些香港的记忆与掌故。
今次就会介绍一个关于香港地名由来的传说 -- 北角七姊妹。
首先要介绍的是七姊妹这名字的由来,以本人所闻,传说的版本有二:
版本一
话说百多年前,在现今七姊妹道的位置为一近海村落,村内有七位少女「自疏」(注1)不嫁,还结义金,形影不离。但后来三妹被父母迫婚,七姊妹在三妹出嫁前一晚相拥痛哭,更豪言「宁死不嫁,不能同年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日死」,于是七人牵手投海自尽,之后村民打捞不到七位少女的尸首,但退潮后在海边发现七块由大至小排列的礁石,人家认为这就是七姊妹的化身,就把礁石称为七姊妹石,而村落亦因此命名为七姊妹村。
(注1)
「自梳」是当时广东顺德一带流行风俗。未婚女子梳辫,已婚女子梳髻,女子出嫁时便会由长辈替她把辫梳为髻,故「自梳」即无须他人替自己梳头。
自梳亦即广东话所说「我梳起唔嫁架」
版本二
与版本一为同一村落,但不同的是七姊妹自幼丧亲,七人互相扶持下长大,又是结义金兰的关係。不幸一天有一班恶霸入村捣乱,七姊妹奋力对抗,尤以七妹最为勇猛,但七位女子怎会是恶霸对手(其他村民不知去了那里)。后来恶霸首领不但捣乱村子,还对七妹见猎心起(男人就是爱挑战嘛),要三日后迎娶她,七姊妹当然誓死不从。三日后恶霸要强行迎娶七妹,七姊妹自知不敌,于是便七人一起逃走,由于慌不择路下,七人竟逃到海边。前无去路,后有追兵,七姊妹不甘七妹受辱,于是又是豪言「不能同年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日死」,在一岩石上七人一起投海尽。七日后,村民发现七位少女尸首牵着手浮上水面,而恶霸门全都因畏罪自杀。
两个版本来说,我会比较喜欢版本一,因为这才有七姊妹石嘛。
七姊妹的历史与灵异传说
说到北角的七姊妹,现在的人都会想起七姊妹道和七姊妹邮局,然后就没有了。其实正如刚才的传说中,原本的七姊不只是一条街,而是一个村,亦即后来老香港口中所谓的「七姊妹区」,闻说在1800年代已录得有人口,而七姊妹区范围大概是现在的芬尼街至电照街一带。
早年的七姊妹区人烟稀少,在1911年中华游乐会就租借了海湾搭建「七姊妹泳棚」,因为当时已有电车可到达,交通算是方便,泳棚非常受欢迎,有很多工人还会下班后到此「游夜水」,而老香港口中的七姊妹猛鬼之说,就是泳棚常有男泳客遇溺身亡,令人联想起七姊妹要找俊男陪伴,即广东人所谓「鬼掹脚」。
游棚出了个全国冠军
到了30年代,泳棚还是非常鼎盛,当时香港人口约80万人,而泳棚竟录得每年10万人进场。不过到30年代初,政府打算对泳棚一带填海,大概就像现今那样, 发展是梗道理,更有人说体育对经济没贡献。
就在那时,1933年,一位十五的女泳手杨秀琼打破了全国运动会的四项纪录,牵起香港一片游泳风潮,而这女泳手常到的练习场就是「七姊妹泳棚」,于是泳棚填海引起社会很大反应,几间大泳会联署反对。拖拉一轮后,就到日军侵港,在1941年的香港保卫战中,一路日军于七姊妹区海边抢滩登陆成功,泳棚亦在炮火中被毁。由于泳棚已毁,到香港重光后就没人再反对填海,填海直至1952年完工,而传说中的「七姊妹石」亦被埋下。
声明
部分内容涉及暴力、血腥、犯罪等,来自网络,请勿模仿
版权:内容只是个人喜好搜集,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。
- 上一篇: 公司加班玩游戏遇到的灵异事件
- 下一篇: 北京375路公交车灵异事件
发表评论